羅常培:《臨川音系》自序

這本單刊是綜合三部分材料寫成的:

⑴二十二年七月我在青岛所記游國恩先生的讀音;

⑵二十三年十一月我在北平所記黄森梁先生的讀音;

⑶二十四年五月趙元任先生在江西調查方言時所灌的音檔。

我還記得,我所以要記錄這種方言的動機是由認識游國恩先生引起的。當民國二十二年夏天我在青岛初次遇見游先生的時候,刚一請教他的「貴處」,我就覺得「臨川」[tim□ t’uan□]兩個字有三點值得我们注意:

⑴閉口韻的[-m]尾還像閩粵方言那樣的保存着;

⑵來母字在[i]元音的前頭從[l]變成[t];

⑶穿母三等字從舌面塞擦聲[tɕ’]變成舌尖塞馨[t’]:

這種現象的確是不很尋常。尤其是後兩點,在那時候我所知道的幾種方言裏還很少碰見過。像我這有歷史音韻學癖好的人,對於這種不尋常的方言材料當然是感觉濃厚興味的。於是由好奇心的驅策,我就商請游先生抽出幾天閒空兒来允許我記錄他的鄉音。承游先生熱心贊助,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我就從七月二十二日起到二十五日止,匆匆的把音系的大概记錄了下来。這時候青島的氣候雖然不像上海那樣酷暑鬱蒸,然而温度却也在攝氏八十四五度上下,我們當時工作的時間每天都在四小時以上,中間有一天一直從上午八點鐘作到下午六點鐘,除去午饭後休息一會兒幾乎全都在緊張的工作着;在我這有特别嗜好的人自然可以拿興味来克服勞累,然而對於游先生却未免太不情了!所以我就是爲酬答游先生的盛誼起見,也應該把這短時間所獲得的一點兒材料整理出來。不過,我在旅行消夏期間所帶的工具,除了兩個耳朵和一枝自來水筆以外是别無長物的;况且游先生在那時候已然决定七月底到北平去,倉卒之間對於許多要問的東西都来不及細問:所以我總想再請一位發音人質正一過然後開始整理。

那年八月回到上海以後,因爲一時找不到發音人,又加上别的工作牽掣,我暫時就把這件事情擱下了。二十三年九月我從上海回到北平,由朋友展轉介紹認識了黄森梁先生。於是在十一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十二月六日和十三日,四天之内一共工作了二十小時,除去把音系加詳的重問一次以外,又把單字調和連詞調用浪紋計(Kymograph)記錄下來,同時還記了不少的詞彙。經過這一補充,本来可以放心的整理了,可是終於因爲教書和雜事的擾亂,一擱又是一年多!今年四月中,我到南京去,又承趙元任先生的厚誼把他去年所灌的臨川音檔讓楊時逢先生給我灌了一份副片。這份音檔一共有六面,所包含的材料有:

⑴單字音(兩面):晁志魁發音;

⑵速詞調,故事,總理遺囑,「話事」(一面):晁志魁發音;

⑶字調,特别詞(一面):游餘慶發音;

⑷會話(一面):晁志魁、朱達銘發音;

⑸會話(一面):游餘慶、李有樞發音。

於是潛伏了很久的興趣又重新振奮起来,使我不得不馬上把這三次所得的材料一塊兒整理出来,好了却一椿夙願。所以這篇文章的寫成,完全由於各方面的因緣湊合,那麼我在「開场白」的末了兒就得鄭重聲謝我的發音人:

游國恩先生和黄森梁先生!

還有给我複制音檔的:

趙元任先生和楊時逢先生!

以及幫助我繕校全稿的:

周殿福先生和譚志中先生。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五月五日,羅常培寫於北平北海静心齋之疊翠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