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運乾:廣韻之五聲五十一紐

陳東塾依廣韻切語上字聯繫,分爲四十類云:「唐末沙門則少四類。字母明、微二類,廣韻切語上字同一類;字母照、穿、牀、審、喻五類,每一類廣韻切語上字分二類,故四十類爲三十六類也。」今按:照、穿、牀、審、喻各分二類,廣韻切語,絕不相溷。陳氏分爲十類,既得之矣。明、微二母,陳氏囿於方音,而併合之,非切韻本例然也。至於喉音之影,牙音之見、溪、曉(匣母以于類爲輕聲)、疑,舌音之來,齒音之精、清、從、心,凡十母,依切韻聲音之例,皆應各分二母者也。蓋聲音之理,音侈者聲鴻,音弇者聲細。廣韻切語,侈音例爲鴻聲,弇音例爲細聲;反之,鴻聲例用侈音,細聲例用弇音。此其例卽見於法言之自序云:「支(章移切)脂(旨夷切)魚(語居切)虞(遇俱切),共爲一韻;先(蘇前切)仙(相然切)尤(于求切)侯(胡溝切),俱論是切。」上四字移、夷、居、俱,明韻(卽切語下一字,音學也。)之易於淆惑者;下四字蘇、相、于、胡(古聲及切韻匣、于爲類隔,余别有考證四十條。),明切(卽切語上一字,聲學也。)之易於淆惑者。故支、脂、魚、虞皆舉音和雙聲,以明分別韻部之意;先、仙、尤、侯皆舉類隔雙聲,以明分別紐類之意。如先(蘇前切),蘇相不能互易者,先爲真韻之侈音,蘇在模韻,亦侈音也。例:音侈者聲鴻,故先爲蘇前切也。仙相然切,相蘇不能互易者,仙爲寒韻之弇音,相在陽韻,亦弇音也。例:音弇者聲細,故仙爲相然切也。又如:尤于求切,于胡不能相易者,尤爲蕭韻之弇音,于在虞韻亦弇音也。例:音弇者聲細,故尤爲于求切也。侯胡溝切,胡于不能相易者,侯爲虞韻之侈音,胡在模韻亦侈音也。例:音侈者聲鴻,故侯爲胡溝切也。是故法言切語之法,以上字定聲之鴻細,而音之弇侈寓焉;以下字定音之弇侈,而聲之鴻細亦寓焉。見切語上字其聲鴻者,知其下字必爲侈音;其聲細者,知其下字必爲弇音矣。見切語下字其音侈者,知其上字必爲鴻聲;其音弇者,知其上字必細聲矣。試以一東部首東、同、中、蟲四字證之:東、中、同、蟲皆類隔雙聲,此與先、仙、尤、侯一例。東德紅切,同徒紅切,德、徒鴻聲也,亦侈音也;紅侈音也,亦鴻聲也;故曰音侈者聲鴻,聲鴻者音侈。中陟弓切,蟲直弓切,陟直細聲也,亦弇音也;弓弇音也,亦細聲也;故曰音弇者聲細,聲細者音弇。四字同在一韻,不獨德、陟、徒、直不能互易,卽紅、弓亦不能互易,此卽陸生輕重有異之大例也。東塾舉此四字,以明清濁及平上去入,而不知聲音之弇侈鴻細,卽寓其中,故其所分聲類,不循條理,囿於方音,拘於繫聯,於明、微之應分者合之,影等十母之應分者亦各仍其舊而不分,殆猶未明陸生之大法也。今輒依切語音侈聲鴻音弇聲細之例,各分重輕二紐。陳氏原四十類,加入微、影(二)、見(二)、溪(二)、曉(二匣二卽陳氏所分之于類)。疑(二)、來(二)、精(二)、清(二)、從(二)、心(二)十一母,故四十類爲五十一紐也。至於各類之别,本不過弇侈鴻細之間,依古聲類言之,並非判然爲二,故陸生切語,侈音間有用細聲,弇音間有用鴻聲者,此亦如端、知八母,幫、非八母之各有類隔也。謂爲類隔,同可謂之類隔;謂爲音和,同可謂之音和;分例之法,不當以小異害大同,卽審聲之理,亦不宜以音和淆類隔也。

聲部聲類備註切語詳細說明
一喉聲影一鴻聲侈音(略)

影二細聲弇音
二牙聲見一鴻聲侈音

見二細聲弇音

溪一鴻聲侈音

溪二細聲弇音

細聲弇音

曉一鴻聲侈音

曉二細聲弇音

匣一鴻聲侈音

匣二細聲弇音

疑一鴻聲侈音

疑二細聲弇音
三舌聲端一鴻聲侈音

知二細聲弇音

透一鴻聲侈音

徹二細聲弇音

定一鴻聲侈音

澄二細聲弇音

細聲弇音

泥一鴻聲侈音

孃二細聲弇音
三(之二)半舌聲照三細聲弇音

穿三細聲弇音

牀三細聲弇音

審三細聲弇音

細聲弇音

細聲弇音
三(之三)捲舌音來一鴻聲侈音

來二細聲弇音

精一鴻聲侈音

精二細聲弇音

清一鴻聲侈音

清二細聲弇音

從一鴻聲侈音

從二細聲弇音

心一鴻聲侈音

心二細聲弇音

細聲弇音

照二細聲弇音

穿二細聲弇音

牀二細聲弇音

審二細聲弇音
五脣聲幫一鴻聲侈音

非二細聲弇音

滂一鴻聲侈音

敷二細聲弇音

竝一鴻聲侈音

奉二細聲弇音

明一鴻聲侈音

微二細聲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