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反切主要靠反切系聯法,但反切系聯法有很大的限制,而且反切本身有很多缺點。陳澧的反切系聯法雖然說是純粹客觀的歸納,但實際上很多地方都是「先驗」的結果。在第2.11.2.小節裡已談到反切系聯法和反切的缺點,這裡不再詳細討論了。
現在雖然可以看到很多《切韻》系韻書的抄本,判別《廣韻》「又切」和「增加字」的準確程度比陳澧高得多,但由於方法的局限,單用系聯法仍得不出客觀的結果。
整理《切韻》的反切除了用歸納式的系聯法之外,還可以用演繹式。所謂演繹式,就是先設定一個聲韻調結合的架構,然後將系聯法「正例」的結果,與這個架構比較,如果没有矛盾,圓滑妥貼的話,那個架構就可以認為是正確;如果有問題,不能相合,就得把矛盾消除,重新設立一個修正架構。如第2.11.2.小節提到按系聯正例,「都當冬」和「多得」分成兩組,我們先假設它們是兩類,再看看它們有没有同時和一個韻類的下字結合,如果有就證明它們是兩類;如果没有,則可以假定這兩類聲母是「互補分布」。如果是後者,就可以此結果對照現代各種方言。如果發現它們也是「互補分布」的話,我們就可推論這兩類應為一類。如果没有矛盾,也就是没有反證。没有反證,也就可以接受這個
假設,因為我們也找不出甚麼反駁的理由。系聯法的分析條例實際上是使用了上述假設的方法,只不過使用了分析條例這個名稱,披上客觀的外衣而已。因此倒不如使用演繹式。
使用演繹式來整理《切韻》的反切時,最先出現的問題是假設的架構如何建立起來,如果隨便建立一個架構,就會很容易被系聯的結果推翻。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最簡便而又實際的方法,是依照「韻圖(等韻圖)」建立整理的架構。自陳澧以來,都是利用等韻學的方法作為調整驗證反切系聯的結果。陳澧不單是用純粹的歸納式,也使用了演繹式,因為他參用了韻圖。
——黄耀堃《音韻學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