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李新魁《漢語等韻學》說法,等韻圖有五個具體功用:1.闡明反切;2.辨明音值;3.以簡馭繁,表現整個音系;4.方便練音;5.表明音變。至於耿振生《明清等韻學通論》提出了等韻學的範圍,其實也可以說是等韻學的應用範圍,這個範圍包括三點:1.描寫語音現象、分析漢語語音結構的方法、原則、理論;2.等韻圖的原理和韻圖編纂的規則、體例;3.等韻學理論的具體應用,分析各個等韻圖的音系。《明清等韻學通論》的第二點,好像跟應用無關,但該書認為這涉及反切,也可以說是屬於應用的一部分。現在綜合兩書所說等韻學的功用,補充說明一下。
上面提過韻書没有把音系完整呈現出來,因此等韻學家用圖表把聲韻調的配合展示出來,反映出那一個時空的音系,與韻圖同時代的人可以通過韻圖,掌握那一個音系;而現代人可以利用前人的韻圖,分析比較古今的讀音。為了清楚把音系展示出來,等韻學家就對語音的各個要素進行仔細分析,譬如用「清、次清、濁、清濁」、「五音(七音)」來劃分聲母的類別,用「開合」、「等」來區分韻母的性質。特別是「等」這個概念,反映出古人對元音的性質有深入的認識。等韻學就是古人分析語音方法的具體表現,因此《明清等韻學通論》稱之為「古典語音學」。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學者,只要深入了解這些術語和類別,就可以大致掌握那些音類發音的情況。此外,等韻學跟反切關係密切,陳澧在〈切韻考外篇序〉就這樣說:
澧為《切韻考》,以明隋唐以前切語之學,遂流覽後來所謂字母等子者,以窮其餘波。⋯⋯澧以此學由切語之學所變而成。
韻圖用直行代表聲母,橫行代表韻母,只要掌握了各個音類的讀法,就很容易讀出每個在韻圖裡出現的音節。雖然說韻圖是某個時空音系的反映,但不少韻圖編者都在有意無意之間,讓所編的韻圖配合前人的韻書,宋人編的韻圖可能配合唐人的韻書,清人編的韻圖可能配合「平水韻」。特別是《韻鏡》、《七音略》的編者有意存古,如把三十六字母排列成二十三行,這種設計是反映了《切韻》之前的古音發展到中古音其間的分合關係,因此韻圖隐含了不少古音的因素,也反映出韻圖的編者對古音的態度。
——黄耀堃《音韻學引論》